肛腸醫生的“一指神功” 讓癌魔無處遁形
---重視體格檢查別再讓直腸癌成為漏網之魚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家住渭濱區神農鎮的杜女士,四月中旬因大便出血、排便不暢等,到當地醫院就診,因醫療條件有限,當地醫院僅憑經驗做出痔瘡的診斷并給予相應的治療,經過三個月的用藥未見病情好轉,反而便血次數與便血量明顯增加,已嚴重影響到杜女士的日常工作及生活。
因病情久治不愈又不斷加劇,杜女士身心受到極大的折磨,整個人日漸消瘦,后經家人多方打聽,得知我院普外肛腸科 減重代謝外科治愈了很多有類似病癥的患者,便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就醫。
普外肛腸科 減重代謝外科周鋒主治醫師詢問病情例行肛門指檢,指檢過程中發現了異樣,因多數痔瘡患者痔核柔軟,指檢時并不易觸及,即便是形成血栓也可在肛周觸摸到質韌的包塊,而杜女士指檢時可觸及菜花狀腫物和凹凸不平的潰瘍,質地堅硬且難以推動,隨即收治住院,由普外肛腸科 減重代謝外科主任李會齊主任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并取樣活檢。此時李會齊主任醫師已經有了大致的推斷,杜女士絕非自述痔瘡這么簡單。次日病理檢查結果與李會齊主任醫師的推斷完全吻合,杜女士并不是普通的痔瘡,而是直腸癌。在征得杜女士及家屬同意后,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普外肛腸科減重代謝外科主任李會齊主任醫師主刀周鋒主治醫師輔助,歷時三小時成功完成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術后杜女士恢復效果良好,未出現并發癥,現已康復出院。
通過杜女士的病例,我院普外肛腸科減重代謝外科提示廣大患者,現如今國內直腸癌在腫瘤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早期通過肛門指檢可以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如若出現大便出血等癥狀應及早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